同學們有序采摘柿子。
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欒光煜
圖 受訪者提供
眼下,柿子褪下了它原本青澀的外套,被秋風染上了黃色,黃澄澄的柿子掛滿了枝頭,訴說著它特有的故事。日前,東港中學教育集團通過學科項目小組的課程探究學習,從“幸福教育”理念出發,以生物學科為牽動,多學科教師聯合進行課程研發,共同打造了“柿子文化節”主題課程。在這個金光熠熠的秋天,東港一中的學子們與柿子開啟了一場邂逅之旅……
勞動趣“柿”
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,分組行動,有序地采摘柿子。同學們拿在手里的一顆顆果實代表了豐收的秋天。東港一中學子們茁壯成長,未來收獲自己的碩果。
美術趣“柿”
柿子寓意“師與子”,象征“尊師重道,師徒如父子”的傳統風尚。為了讓學生更生動、直觀地感受秋韻,親近自然,學校開展主題為“柿情畫意 以美育人”美術特色活動。
探究趣“柿”
生物社團學生們通過實驗探究催熟柿子的方法。大家查閱資料后制定探究方案,將未成熟的柿子分為兩組,設置對照實驗,記錄觀察現象,得出結論。在探究過程中,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,對農業生產和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文學趣“柿”
柿子是民間的吉祥果,“柿”與“事”諧音,寓意“事事如意”。古代文人墨客對柿子也十分喜愛,贊賞有加。同學們收集歷代文人描柿之詩,通過摘抄經典詩詞,欣賞金秋最美的風景,厚植人文情懷,由收獲的小小柿子打開寫作思路,寫下自己的感悟。
書簽趣“柿”
午休時分,同學們,找尋飄落下來葉脈清晰的樹葉,在化學老師的指導下,用10%的氫氧化鈉溶液將樹葉煮沸,用牙刷順著葉脈的方向刷去葉肉,用清水漂洗葉片后吸干水分,塑封制成葉脈書簽。同學們在書簽上寫下勵志語,激勵自己勇敢前行。
記者了解到,東港中學教育集團依據中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和需求,以經典詩詞為橋梁,以勞動探究為主打,建立科際間的學習紐帶,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知,打造在同一主題下多維度的合作學習。多學科貫通的方式,讓同一學習領域,在不同學科的學習與實踐中濡潤交融,為學生搭建了多樣化的學習與體驗平臺,使學生深刻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睿智和雋永,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發展。